中医所讲五谷中黍与稷有什么区别?

游客 发布于 2024-01-07 阅读(35)
中医理论中的“五谷”通常指的是古代中国最主要的五种粮食作物,即稻、黍、稷、麦、豆。其中,“黍”和“稷”在古代文献中常被提到,但有时概念并不十分明确,因为它们在不同地域和时代可能有所变化。

黍(Shǔ):又称黄米,现代学名一般认为是糜子(Setaria italica),其籽粒去壳后为黄色,可磨成面粉制作各种面食或酿酒。在《本草纲目》等古籍中记载,黍具有一定的温补作用,可以补中益气。

稷(Jì):在古代有不同的解释。一种观点认为稷就是小米,即今天的小米(学名: Panicum miliaceum),其籽粒去壳后颜色较黍浅,呈白色或淡黄色,也常用作主食或药用,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。另一种观点认为稷是指高粱(Sorghum vulgare),尤其在一些地区和时期可能特指不黏的高粱品种。

由于历史演变及各地称谓习惯的不同,古人对于黍和稷的具体区分可能并不像现代植物分类那么严谨。总的来说,在传统中医理论中,黍和稷都被视为能够提供能量、滋养身体的重要食物来源,并且各自具有特定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。